亞歷山大的奧力振 (Origen of Alexandria )

亞歷山大的教父奧力振 (Origen of Alexandria A.D.185 - 254)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三上午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接見了兩萬伍千多位來自各國的朝聖人士,其中有兩千人來自義大利東北部維內托行政區,他們陪自己本地的主教們來羅馬向教宗述職。還有一個為數相當多的、來自德國南部雷根斯堡教區的朝聖團,他們這次專程來羅馬,答謝教宗去年九月前往他們那裡牧靈訪問。

教宗在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一開始便提到幾個星期以來,在默想教會古代的偉大人物中,這次要談的是當時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埃及亞歷山大的奧力振(Origene alessandrino)。這位大神學家是教會基督信仰思想發展的決定性人物,他承繼了教宗上星期介紹的亞歷山大的聖克萊孟的衣缽,並以革新的方式把老師的精神遺產投向未來,讓基督信仰思想義無反顧的發展前進。他的學生和他的傳記作者,著名的凱撒勒雅的歐塞比(Eusebio di Cesarea)寫說:“奧力振實在是一位真正的老師,他不只是一位傑出的神學家,也是一位他所傳遞的教義的見證典範。他教導人必須言行一致。正因為如此,在天主恩寵的幫助下,有很多人效法他”(hist. Eccl.6,3,7)。

教宗說:“奧力振一生不斷渴望殉道。他十七歲時,羅馬皇帝塞蒂米奧•塞維羅在位第十年,亞歷山大城發生教難,他的老師克萊孟避難凱撒勒雅,他的父親被投入獄。渴望殉道的他卻無法如願以償。於是寫信給父親,請他不要失落為信仰作證的最崇高機會。奧力振的父親終於被斬首。他覺得自己有義務繼承父親的榜樣”。

教宗繼續說:“四十年後,有一次奧力振在凱撒勒雅講道說:‘如果我不品行端正,不光榮我的家族的高貴,也就是我父親的殉道和他為基督作證所享的榮耀,則擁有一位殉道的父親為我有什麼用’。在另一次講道中,奧力振又說:‘如果天主准許我用我的血洗淨我,為基督而死,以便接受第二次聖洗,則我當然樂意離開這個世界。那些堪當這些事的人實在有福’。奧力振那不可遏阻的殉道渴望機會終於來到,即使不完全如此。公元二五零年,羅馬皇帝德喬迫害教會,奧力振被捕,遭受酷刑。由於酷刑所受的傷害,不幾年後去世”。

前面提到奧力振對教會神學的重大影響。這個影響到底是什麼呢?教宗說:“主要的是建立解釋聖經的神學。對他來說,從事神學研究工作就是解釋、瞭解聖經;或者可以說,奧力振的神學就是神學與解經學的完美交融。事實上,奧力振的學說就是不斷地邀請人從字面研讀聖經進入聖經的精神裡面,以便在認識天主上有所長進”。
奧力振著作之豐富,堪稱公元最初三個世紀之最,大聖師聖熱羅尼莫在他的第三十三封書信中列出奧力振著作的書名共三百二十冊,講道三百一十篇。只可惜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失傳,即使如此,所留傳下來的作品也使他在初世紀偉大作家中首屈一指。他的著作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包括解經學、信理學、哲學、護教學、神修學和神秘學等等。

從奧力振有關聖經的著作,可以看出他研讀聖經的三個特徵,教宗說:“第一個特徵是要真正知道聖經在寫些什麼,並瞭解聖經到底要傳達什麼訊息。第二個特徵是奧力振有系統地研讀聖經,一節一節地研讀,並加以批註。這些批註和他在亞歷山大和凱撒勒雅兩地教授神學時所說的如出一轍。第三個特徵是奧力振即使在晉鐸之前,也花很多時間宣講聖經,內容深入淺出,適合在座不同性質的聽眾”。

教宗強調:“奧力振在講道時,經常利用機會提醒聽眾注意聖經不同層面的意義。瞭解這些意義可以幫助人信德的成長。而聖經的意義有三層:首先是文字上的意義,這個意義掩蓋著乍看不出來的內在深度;其次是倫理道德上的教導,告訴我們度聖經所揭示的生活到底應該作甚麼;最後是精神上的意義,也就是說整部聖經所要揭櫫的就是耶穌基督。是天主聖神在幫助我們瞭解基督學的內涵”。教宗說他在他的新著《納匝肋的耶穌》這本書內多少談到這一點。

教宗也表示:為奧力振來說,聖經無所謂新舊約之分,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梅瑟法律的精神的話,他不會把梅瑟的法律當作舊約看。梅瑟的法律之所以成為舊約,那是因為有人故意從字面上去解讀。如果我們從精神和福音的角度去看梅瑟的法律,則舊約永遠是新的。新舊約兩部聖經為我們可以說始終是新約,因為聖經不受時間限制,它的內容歷久彌新。至於為那些罪人和不尊重愛德條約的人來說,即使是新約福音,也會變得衰老。

最後,教宗勉勵每個人汲取這位偉大的新的導師的教導,牢記天主的話總不會過時,總不會枯竭,這是教會始終保持青春的緣由。